国产净水品牌,更懂中国水质需求

发布日期:2024-07-10 浏览次数:654

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净水器诞生,存在两种说法。

一说是在19世纪初,莱茵河的严重水污染事件危及周边居民生活,德国波恩一小村庄的13岁男孩保罗·埃里克经过多次尝试,终于在1826年发明了净水器。

另一说法则称英国水利专家里德·斯帝沃(1895~1979)是第一个发明净水器的人。他在阅读约翰·斯诺的研究《霍乱是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来传播的》后,意识到需要某种设备保障饮用水的安全。1925年,他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过滤污水的设备。

无论哪种说法正确,可以确定的是,净水器的诞生都是为了解决水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。净水器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虽然净水器在全球许多国家已经普及,但在中国的普及率却仅有23%。相比之下,日本、韩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超过80%,欧美甚至高达90%,韩国更是达到了95%。

显然,少有人会直接饮用自来水,那么为什么净水器在中国的普及率却这么低?

01中西方饮水习惯不同

尽管净水器是“舶来品”,但“净水”的概念并非始于国外。

关于净水的记载,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中的“小口尖底瓶”。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将水中泥沙等杂质沉淀到底部,从而倒出干净的水。《茶经》中记载的“漉水囊”也是我国古代的净水装置,它以生铜为骨架,青篾丝编成囊形,用于过滤水中杂质和虫卵。中国人对于“净水”的需求和智慧由来已久。此外,中国人独有的喝热水习惯也值得一提。

上世纪,各类开水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,开水需要凭证购买。中国人爱喝热水的习惯不仅源于几千年的茶文化和地理环境,更是出于饮水卫生安全的考虑。“爱国卫生运动”期间,全国号召家家户户烧开水消毒杀菌,以减少疫情传播。于是,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逐渐形成。

中外饮水习惯的不同也导致了东西方家庭对净水器需求的差异。

02净水行业的野蛮生长

随着健康意识提升,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。然而,水质污染、管道老化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依旧频繁出现,简单的烧开自来水已无法满足需求。

在此背景下,净水器作为提供健康饮用水的设备逐渐走入大众视野。它能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,确保饮用水质的纯净和安全,降低水源性疾病风险。

然而,市场的供需缺口也滋生了乱象。

十年前,净水器市场高速发展,有人曾说:“聚焦净水市场,就是挖掘家电市场的最后一座金矿。”这吸引了众多厂商跨界进入净水器市场。彼时,国内净水器企业已超过4500家,且产量每年仍以30%-40%的速度增长。

净水器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业的野蛮生长。过多不规范的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红利进行虚假宣传,低劣山寨产品层出不穷,导致用户对净水器失去信任。

03国产净水器  更懂中国水质

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净水器进入中国市场时曾遭遇滑铁卢。首先是价格问题。90年代初至千禧年间,国产净水产品处于探索阶段,而进口净水器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。当时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七千元,相当于半年收入购置一台净水器,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。但更深层的原因不只是价格。

海外品牌虽然早一步进入市场,却未能抓住中国人的净水需求。由于东西方自来水水质不同,各国的净水器要求和检测标准也不同,进口净水器在中国“水土不服”。进口净水器针对当地自来水水质设计,而国外自来水水质相对较好,因此净水能力的要求较低。进口净水器的净水流量和额定总净水量也是按国外情况设计,未根据中国水质调整,结果不符合中国国情,净水流量和额定总净水量设置过大,导致净化能力不足,错失发展机遇。

业内人士知道,净水器换芯成本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。净水器换芯难题一直是行业痛点。在社交平台上,有消费者提出:“净水器换滤芯每年要多少钱?”有人算了一笔账,六年下来换芯成本超过3000元,换芯费用完全可以买一台新的净水器。而且换芯过程繁琐,每次都要预约安装师傅上门。

一些网友戏称:“买机器只是首付,换滤芯才是还贷。年年换芯,不仅成本高,而且麻烦,不如直接换一台新净水器。”高昂的换芯成本阻挡了不少潜在消费者。不少商家也利用这一点,通过“低价卖主机,高价换滤芯”的策略,对消费者需求视而不见,产品研发趋于同质化。高昂的换芯成本使净水器成为“僵尸机”,让消费者陷入“买得起,用不起”的尴尬局面。

基于此,石涧明澈自主研发了「厨下RO大水量净水器」,它配备了超常规配置的第一级过滤——中空纤维超滤膜,再经过活性炭和RO反渗透膜最终净化过滤,源源不断产出纯净好水。此外,它具有双滤芯冲洗功能,可时时还原新机状态,额定总净水量高达15000L,是普通净水机的三倍,实现超长滤芯寿命,更省钱更安心!

石涧明澈厨下RO净水器,长效免换芯,一机可用5-8年。我们承诺消费者5年质保,以最大的诚意回馈消费者,让净水器买得起,更用得起,让技术普惠不再是一句口号!